港股市场加速出清 年内已有42家公司完成退市
本报记者 毛艺融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持续显效,“劣质股”加速出清。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年内已有42家港股公司完成退市。其中,26家被取消上市地位,14家私有化退市,1家赎回,1家自愿撤回上市。
港股分为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两种情况,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的属于被动退市,也被称为“强制退市”或“强制除牌”。今年以来,已有金禧国际控股、金石投资集团等26家港股公司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进一步来看,这类企业大多属于传统行业,其共性特征为业绩差、年报“难产”、长期停牌等。除此之外,一些公司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也会被港交所勒令退市。
仅10月29日当天,就有佳源国际控股、大唐集团控股、大发地产等3家上市房企集体退市,退市原因较为相似,均因未能按时刊发财报,公司股票停牌至今已接近18个月。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袁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港股强制退市的触发条件相对宽泛、弹性,包括公众持股量不足、业务运作不足、长期停牌、财报问题等。不过,从公司停牌到发出退市通知,一般都超过2年的时间,加上复牌补救以及行政复核等,时间更长。
与被动退市相比,主动退市的公司是自愿寻求退市机会,因而发起私有化退市。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年内已有泛海酒店、华发物业服务、A8新媒体、建溢集团、维达国际等14家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2家。
私有化退市路径通常有全面要约收购和吸收合并两种。从年内案例来看,多为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的价格是私有化退市能否成功的重点之一。例如,A8新媒体因162.77%的高溢价受到关注。公告显示,注销价0.36港元较最后交易日联交所所报收市价每股股份0.137港元溢价约162.77%。
从以往实践来看,选择私有化退市的公司,从公告刊发到完成退市,最快3个月以内,慢则7个月。
从市值来看,年内海通国际、锦州银行等公司私有化退市前市值较高,均在千亿港元以上。魏桥纺织、中智全球等则在百亿港元以上。其中,L‘OCCITANE(以下简称“欧舒丹”)退市时的港股市值接近500亿港元。10月15日,欧舒丹宣布完成强制收购并撤回其在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对于私有化退市的原因,欧舒丹在公告中表示,私有化将为公司作出以长期业务为中心的决策及长期可持续增长时提供更大灵活性,包括寻求战略投资及更有效实施效率,而不受资本市场预期、监管成本及披露责任、股价波动的压力以及对短期市场及投资气氛影响。
事实上,港股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多是基于长期战略发展考虑。
“在市场流动性有限时,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量偏低、难以融资,还需付出较高的成本来维持上市地位。”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此情况下,实行私有化退市有利于其减少维持上市的成本、维护声誉,为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条件。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马斯克就SpaceX诉讼再向贝佐斯开炮:打官司就是他的全职工作!
2021-09-02 08:08 - IPO现场检查盘点:东吴证券等5家券商“一撤了之”的比例高达100% 海通证券因多次“一督即撤”遭罚
2023-11-18 02:23 - “冠军基”净赎回20%、亚军大调仓,这些基金四季报透露了啥?
2024-01-26 02:03 - 雪球“敲入潮”下的个人投资者:持仓7只被敲入5只
2024-01-25 02:02 - 东鹏饮料增长能力强劲,3年登榜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
2024-02-29 02:28 - 消费补贴活动接续落地点燃购车热情 全年汽车销量剑指3000万辆
2023-11-28 02:24
推荐阅读